2)第三百一十九章 平津沦陷!_我的科学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整台行车起重过程运转正常,表现极佳,基本达到设计水平。

  常规试验,通过。

  接下来只需进行最后的负载测试,即可宣布十吨级行车完成测试,予以验收。

  场上气氛热闹,众人为之高兴,五六名工人忙碌起来,进行负载测试工作。

  “报告首长,总部急电。”就在这时,吕俊羽的身影突然出现,快步进入钢铁厂,来到余华身侧报告道。

  余华怔了一下,接过电文读阅,简短内容随之进入视线。

  平津沦陷,速回延城。——陈,七月三十一日。

  看到这条消息,余华愣了愣,没想到时间已经不知不觉来到八月一日,他深知平津沦陷的严重性。

  对后世人而言,平津沦陷只是历史书上一句描述而已,很多人看了一眼便会忽略,然而,对于1937年的中华而言……

  这是山河碎裂的开始,亦是震惊中外的超级大事件。

  南苑保卫战的失败,最终导致平津沦陷,全面抗战正式爆发,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再过十三天时间,震惊中外双方兵力达到百万级别的八一三淞沪会战便会打响。

  平津沦陷后,华北大门洞开,中华大地深陷倾覆之危。

  日军原本计划从平津分兵三路,沿津浦线、平汉线、同蒲线南下,从南到北打穿中华大地,兵临南京,达到三个月内实质性灭亡中华的战略目标。

  中证老哥为了打乱日军从北向南打穿中华的战略目标,主动选择在淞沪地区与日军开战,迫使对方不得不改变战略进攻方向,选择从东到西进攻。

  从战略角度讲,这是一步好棋。

  可由于喜欢微操,加之对国联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致使淞沪会战国军主力部队损失惨重,进而引起后续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南京沦陷之核心原因,与淞沪会战失败有着莫大关系。

  “中华综合国力远远落后于日本,抗战总体大方向我无力改变,只希望中正老哥在提前知道日本野心和目标之后,能够比原先好一些。”

  “平津沦陷意味着北方对外联系的窗口期正式结束,接下来真的只能靠自己了,幸好试验炉基础建设已经完成,即将竣工生产,这算是好消息。眼下这封电文应该是让我回去开会商议,不出意外,大概是关于武器生产的事情,毕竟红军马上就要改变成八路军,出征抗战。”

  “对军工局而言,先基础—再武器生产的主线方向不能改变,必须一鼓作气完成试验炉,不过,可以倾斜部分资源到武器弹药生产领域,提升子弹、手榴弹、地雷、迫击炮的产量,不知道彷制中正式步枪项目进度如何,正好回去了解一下。”

  “无论如何,试验炉最为重要。”

  余华脑海高速运转,综合平津沦陷之后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思考。

  理清想法,构思对策。

  数息过后。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