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章 大氧气炼钢时代!_我的科学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专门贿赂了我一个肉罐头。”

  “哈哈哈……”

  三人组发出爽朗的笑声,纷纷大笑起来。

  “陈瘸子的脑瓜子机灵,鬼点子多,看来点他担任这个军工局负责人,没点错,这家伙为了解决焦炭问题和其他技术问题,特意给余华写了封求助信。”

  “说到余华,不得不说,即能搞硫酸塔,还能设计焦炭炉,与华罗庚教授一起创造非对称密码理论,真是无愧于教授这个‘抵一个军’的评价。”

  “关于余华,安全部门的同志给我送来了一份分析报告,内容为猜测张三先生有可能是余华,理由有二,第一,张三先生曾经用纸张在北平四中提醒过林婉,撰写数学错题集,余华当时在北平四中就读;第二,张三先生具备顶尖的密码破译能力,而这意味着他数学水平非常好,余华均符合这两点,他创立了非对称密码理论,数学水平极高。”

  此话一出,窑洞内气氛为之变化,关于张三先生,这是整个组织的最高绝密之一。

  关于张三先生目前有两个判断,一个是张三先生采用化名的方式,一个则是真名。

  然而,经过这么久的暗中调查,组织仍旧没有寻找到张三先生。

  “关于这个猜测,你怎么看?”这道话音微微严肃起来。

  张三先生有可能是余华?

  这个猜测可不一般。

  迄今为止,张三先生的真实身份一共有七个,加上这个猜测,总共达到八个。

  不过,前面七个猜测远远没有这个来的重要。

  “我持反对态度,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张三先生曾经去过国外,年龄大约在三十五岁左右,先后给予我方破译红密资料、机械制图、赤脚医生手册,涉及数学、密码学、机械、医学等诸多领域,但余华目前为止从未有过出国经历,身份年龄亦不相符,张三先生是余华的可能性非常低。”

  “老总呢?”

  “我也不认为张三先生是余华,该猜测固然有理可寻,但漏洞百出,除非有强有力的证据予以证明,咱们做事得凭证据,不能靠臆测。”

  “我的看法也是这样,这份分析报告暂时封存。”

  “报告,北方部急电!”忽然,一名通讯员进入窑洞,报告情况留下电文,转身离去。

  “是卢沟桥的消息吗?”

  “不是,是比卢沟桥还要重要的消息……”

  当电文流传到老总手里之后,仅仅过了一秒,安静的窑洞内,立马传出一道明显的口水吞咽声音。

  “单次总冶炼耗时30分钟,日产96吨,年产量万吨钢铁……这,这是真的?我感觉自己好像在做梦。”老总话音已经开始有些颤抖了。

  沉默。

  死一般的沉默。

  电文上描述的氧气顶吹转炉技术,赋予了极致的震撼,饶是经历过无数危险和大风大浪的他们,也在这个技术背后所体现的恐怖生产力面前,为之失神。

  没有人能够在氧气顶吹转炉技术面前保持镇定。

  没有。

  人类文明自第三次工业革命爆发后,能够大规模发展且迅速构建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便来自于氧气顶吹转炉技术冶炼的钢铁。

  后世几亿吨粗钢年产量稀松寻常,然而,放在这个时代,哪怕连上千万吨钢铁年产量都堪称恐怖,足以令一个国家轻易跻身工业强国的俱乐部。

  至于亿吨级钢铁年产量,那是想都不敢想。

  这,就是大氧气炼钢时代,由科学技术构建的世界。

  PS:所有事情忙完了,不好意思,这几天办丧事,各种忙,累得心力交瘁,等下还有。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