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七章 化压力为食量 !_我的科学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防空导弹,空空导弹等发动机喷管,基本采用拉瓦尔喷管结构。

  好用,实在。

  不过,由于这个年代火箭和导弹均未诞生,人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认识到拉瓦尔喷管的价值,自从被瑞典人拉瓦尔发明取得专利以来,便放在家里吃灰。

  余华脑海已然构思出整个拉瓦尔喷管的形状结构,右手执笔,在崭新的设计图纸上,画出基于拉瓦尔喷管的氧枪喷头。

  整个氧枪喷头采用多孔式结构,总共三个微型拉瓦尔喷管结构,随后,余华建立的实时动态喷管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数分钟后,得出分析结果。

  在高压纯氧气流压力和流量恒定不变的情况下,三孔设计的超音速气流经过分流处理,速度正好适中,不会伤害到2T级转炉炉底内衬。

  单孔结构喷头,在同等工作氧压参数下,气流速度可以达到2公里每秒,会对炉底内衬造成严重冲击。

  “就用三孔喷头,非常适合2T级实验转炉。”得到分析结果,余华随即确定采用三孔喷头,紧接着,开始下一步设计——枪身。

  由于氧枪需要在温度和热辐射极高的转炉内工作,为了避免氧枪受热损坏,除了一条供氧管道外,还应当加入冷却散热管道。

  风冷散热肯定不行,必须用液态冷却。

  枪身部分设计,余华用的是三管齐下方案,中心管道为主供氧管道,第二根管道为冷却水进水,最外层第三根管道为冷却水出水,枪身与枪尾连接处采用法兰和密封胶圈。

  设计图纸上,由一条条标准线条和符号构成的三孔喷头氧枪逐渐成形,余华一边设计一边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模拟,获得数据,然后根据这些计算数据进行修改。

  这是余华独有的科研优势。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在清华学堂内所有学生结束上午的考试科目时,余华从高耗能的研发状态之中退了出来,放下铅笔,揉了揉微微肿胀的太阳穴,结束今天的氧枪研发工作。

  目前,氧枪设计工作进度已经完成大约50%左右,当前效率,预计三天后搞定。

  “计算模拟好是好,但消耗太大,每天八个多小时高效学习时间,动用思维计算机只能维持50分钟满负荷使用时间,如果有什么神丹妙药能让我全天候二十四小时运转,并且不伤害我的身体就好了。”思维中心的金色数学符号源源不断释放冰凉之意,余华大脑的肿胀不适感逐渐退去,用心感受自身的状态,轻声叹了一口气。

  只可惜,这种‘神丹妙药’并不存在。

  “明天就是七月一号,距离卢沟桥事变还剩七天,不知道那批德国机床已经到哪儿了,希望能赶在北平和天津沦陷前运抵天津卫,时间越来越紧迫了。”

  余华没有将心思放到寻找什么神丹妙药上,心中默默思索即将爆发的卢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