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2章 太孙的眼界_奋斗在洪武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柳淳就忍不住摇头。

  “殿下,在北疆屯扎重兵,乃是为了防范北元死灰复燃,而且那里有许多的军屯……普通百姓没法涉足,不用军人能用谁?殿下,当年陛下建藩诸子,就是让他们替朝廷守卫边疆,在最苦的地方,磨砺爪牙,对付四周的蛮夷。这些边地的藩王,多次出征塞外,立下的功劳可都不小啊!”

  朱允炆深吸口气,显然没有听懂柳淳的意思。柳淳是告诉他,凡事都有原因的,老朱安排藩王戍守边地,那是没办法的。

  他不分封儿子,就要安排大将。

  而跟着老朱一起打天下的勋贵当中,骄兵悍将极多,彼此又互相勾结。如果把边地让给他们,这大明朝早就乱了。

  说起来,分封诸子,也是不得不为。

  而且在这段时间里,藩王的作用还是很正面的。

  可是在朱允炆听来,那就是柳淳替燕王说话了。

  “先生,藩王越来越强,尾大不掉,有朝一日,孤又能如何对付?”朱允炆忧心忡忡道。

  柳淳反问道:“殿下,前番臣所讲以变法图强,来实现削藩,殿下以为然否?”

  “先生高论,弟子当然谨记于心。只不过,只不过……”朱允炆露出了为难之色,“先生,弟子听闻因为变法,民间非议很多,天下不安。假如变法……遇到挫折,藩王再趁机捣乱,那可就不好办了。”

  柳淳没说什么,而是点头道:“殿下虑得是,臣疏忽了。”

  “不不不!”

  朱允炆忙摆手,“先生之论,即便皇祖父,也非常赞赏,皇祖父几次叮嘱弟子,要想治国安邦,非仰仗先生不可。”

  没想到,自己在老朱那里,地位还挺高啊!

  柳淳轻笑,“是陛下谬赞,臣只有尽心竭力而已。奈何臣对削藩之事,没有太多的心得,不知道殿下,有没有可以指点的?臣洗耳恭听!”

  朱允炆迟疑了片刻,道:“先生,弟子以为当下可效仿汉武帝之推恩令,将强藩拆散。”

  “哈哈哈!”柳淳大笑:“那宁王和辽王,就是殿下的手笔了?”

  “这个……这个弟子事后才知道的。”朱允炆无力地辩护着,停顿片刻又道:“先生,弟子觉得,还应该定名分,安人心。“

  “如何定名分,安人心呢?”

  “尽快挑选德才兼备的敦厚之人,作为世子,日后继承藩国,也就不会出乱子了。”

  柳淳越发想笑了,“殿下,如果臣没有猜错,燕王长子朱高炽,就是这个敦厚之士,对吧?”

  朱允炆忙点头,“先生也是这么看的,那就太好了。弟子听闻先生也是高炽的老师,不知道能不能替高炽表奏皇祖父?”

  柳淳微笑,“册立藩王世子,乃是礼部的职责,臣回头安排人上书就是了。”

  “那……有劳先生了。”

  柳淳起身要走,突然又停住了脚步,“对了,今天是殿下的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