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章 战略迷惑_大国重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确掌握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其中,中国一位非常有名的经济学家言之凿凿地称自己亲自去考察过几家中国的装备制造企业,发现这些企业的管理水平非常低,一些加工好的机器部件甚至直接搁在户外任凭日晒雨淋,上面已经长满了锈迹。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甲午战争之前北洋水师的表现,这样的管理水平,还奢谈什么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这位名叫高磊的经济学家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愤慨地评论说。

  内田悠带着半信半疑的心理,把调查结果向董事会做了汇报,最终的结论是:中国人的确是在进行煤制油项目的研发,并且在一些方面已经取得了比池谷制作所更好的进展。但如果考虑到中国的制造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池谷制作所有很大把握抢在中国人之前完成这项技术的研发,并占据市场先机。

  那次调查的结果在一个小圈子里进行了传播,结果带动了池谷的股票又上升了几个百分点。没有人注意到,内田悠借着这个机会,把自己手上持有的池谷股票抛售了七成……

  从那时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就在大家几乎要把中国的事情完全忘光的时候,关于中国在山北省开工建设400万吨级煤制油装置的消息,一下子就把大家给打懵了。

  不知出于什么目的,中国人非但高调地宣布开工建设这套装置,还向全球各国的工业部门发出了邀请函,请他们派人前来观摩装置建设的现场,并举行了好几场技术展示会,向外界公开了许多此前秘而不宣的核心技术。

  池谷制作所自然也派了包括田雄哲也在内的一干专家前去了解情况,田雄哲也在现场看到了中国人精湛的制造工艺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流程,其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丝毫也不亚于池谷制作所。田雄哲也是懂行的人,他一眼就看明白了,中国人绝对有能力完成这套装置的制造和安排工作。再结合中国人取得的各项核心专利,田雄哲也知道,池谷制作所在这种竞争中已经彻底输了。

  “我们失败的原因,在于我们用于这项技术研发的投入总共也不到5亿美元,而中国人在这项技术上仅直接投入就达到了30亿美元,这还不算那些能够间接为这项技术提供支持的研究项目。的确,池谷制作所比中国人有更多的工艺积累,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即便如此,6倍的投入差异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否认的。我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但我们依然输了,输在我们缺乏足够的支持。”

  田雄哲也用一种愤懑的情绪对着一屋子的高管陈述着,全然没有了以往那种谦卑恭敬的神情。

  白土纯张了张嘴,正准备继续反驳,高井浩司抬手拦住了他,对内田悠问道:“内田君,你是不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