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八十章 当年的一颗闲子_大国重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为各地建设新的化肥厂,时间紧、任务重,自然是要选择最为稳健的技术路线。既然有现成的池谷工艺可以使用,大家又何必冒险去采用尚不成熟的钌触媒工艺呢?

  就这样,王宏泰提出的钌触媒工艺虽然非常先进,但却并没有得到应用。不过,王宏泰本人对此并不介意,他在这项工艺的研究中形成了大量的论文,在国际上赢得了诺大的名声,同时也早早地评上了教授、博导,成为浦交大“青椒”中公认的人生赢家。

  冯啸辰一直都记得王宏泰和他的钌触媒工艺,此时听吴仕灿说到要自己搞一套合成氨工艺的事情,便直接想到了他。果然,吴仕灿说的也正是王宏泰,照吴仕灿的说法,当年放出去的这个项目,可谓是十年磨一剑,现在也到了拿出来试试锋芒的时候了。

  “王宏泰完成钌触媒工艺的设计之后,我曾帮他联络了一家化肥厂,做过工业实验,证明这套工艺是完全可行的,而且相比我们使用的池谷工艺以及荷兰、法国的工艺,都更为先进。不过,当时做实验的设备规模比较小,是年产2万吨的小型合成氨装置,现在要把这项技术应用到30万吨的大型装置上,还是需要做一些调整的。”吴仕灿说。

  冯啸辰笑道:“老吴,你帮王宏泰联系工业实验,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吴仕灿略带抱歉地说:“这是我们战略规划部的日常工作,我就没向你专门汇报。”

  冯啸辰摆摆手,说:“老吴,你言重了,什么汇报不汇报的。我只是一直惦记着王宏泰的这个课题,还想过什么时候能够找一个项目来实验一下,没想到你已经提前做过了。”

  吴仕灿说:“我们战略部的所有项目,我都会保持关注的。王宏泰这个项目,属于超前的项目,一直没有得到应用。我在期刊上看到国外一些学者对钌触媒合成氨工艺作出了很高的评价,觉得这样一项有前途的技术搁置在那里挺可惜的,万一被国外企业抢了先手,那咱们的损失就太大了。所以,我就联系了一家小化肥厂,说服他们投入资金,使用王宏泰的技术进行改造。结果,在试生产中,这种工艺的效果非常明显,生产效率提高了20%以上。因为当时企业投入的资金有限,有些设备是用原来的设备顶替的,难以实现稳定生产,这项实验做了两个月就结束了。”

  “两个月的实验也足够了,足以发现工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冯啸辰说,“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改进,然后再进行更大规模的实验。等第二次实验完成,我们就可以把这项工艺用到阿根廷的项目里去了。”

  “我也是这样想的。”吴仕灿说,这就是内行领导的好处了,什么事情只要一说,领导就能明白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