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七十九章 最大的帮助_大国重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王振斌走在最后的原因了。

  果然,听到冯啸辰的话,王振斌笑了笑,说道:“也不能算是完全空着手吧,我手里有个业务,不过,这个业务的难度可不是一般地大,我担心你们能不能拿下来呢。”

  “什么样的业务?”冯啸辰问道。

  王振斌看看走在前面的人,然后压低声音说道:“你听说过国家即将启动的西气东输工程吗?”

  “听说过。”冯啸辰应道。

  西气东输最早的概念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陕甘宁盆地和川渝盆地发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经济发达的东部,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的能源战略逐渐转向外向型,西气东输的源头便由国内延伸到了中亚各国,送气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90年代前期,西气东输工程还只有一个雏型,外界讨论得并不多。不过冯啸辰作为一名穿越者,对于这件事是更为关心的,所以王振斌一提起来,他便能够说得出来。

  王振斌倒也不觉得惊奇,在他想来,冯啸辰作为装备行业的干部,对于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有较多了解,也在情理之中。他说道:“西气东输的管道长达数千公里,除了主管网之外,还有支线管网,我们初步测算,需要修建的各级压气站在一百座以上。压气站的核心设备是气体压缩机,目前咱们国家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

  “你想让榆重搞气体压缩机?”冯啸辰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王振斌跟他说这么一长串内容,显然不是为了闲聊。既然王振斌说是来给他帮忙的,这件事当然是与榆重有关的。

  “70年代后期,咱们国家从意大利引进过气体压缩机的技术,包括了设计、制造的全套专利。不过,适用于远距离天然气输送的气体压缩机,我们虽然完成了引进,却并没有投入生产和应用,这项技术基本上就是闲置下来了。”王振斌说道。

  冯啸辰问道:“当时受让这些技术的,是哪家企业?”

  王振斌用手指了指地,笑而不语。

  “你是说,就是榆重?”冯啸辰愣住了,这可是他不知道的事情。

  王振斌道:“没错,就是榆重。这件事,很多人都忘记了,还是上次计委召集业内专家开研讨会,讨论天然气压缩机组的事情,有一位老同志提起了这件事。我后来专门查了一下档案,确定当时正是由榆重负责引进这项技术的,前后花了好几百万美元。”

  “这个花费不算多啊。”冯啸辰说道。

  王振斌道:“的确不多。那时候有一些国际政治上的原因,意大利方面愿意向我们示好,所以在技术转让方面比较慷慨。但因为我们当时的工业基础有限,引进技术生产的压缩机质量无法达到设计要求,而国家需要的远距离天然气压缩机数量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