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二章 四台36万千瓦机组_大国重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电机厂还受国家计委指派,参与了6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研发工作,只是因为各种技术上、经济上乃至政治上的原因,未能成功。

  1978年之后,伴随着国家的开发政策,龙山电机厂从国外引进了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机组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先是利用国外部件在国内进行组装,然后逐渐攻克重要部件的制造工艺,提高国产化水平。到90年代初,除了少数关键部件还存在障碍,需要从国外进口之外,龙山电机厂已经基本掌握了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生产技术,并形成了一部分自主知识产权,能够承担国内火电厂的建设任务了。

  90年代是中国经济调整增长的时期,用电需求几乎呈指数方式上升。庞大的用电需求带来了电厂建设的高潮,而其中又尤以火电建设更为迫切,因为火电厂的建设周期远比水电站要短得多,能够尽快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如此多的火电设备需求,国家是绝对不能拱手送给外国企业的,一来是因为国家没有这么多的外汇,二来则是不敢过度依赖国外,以免受制于人。想想看,如果一个国家电网中一半的发电设备是国外提供的,万一人家在其中装个木马,在关键时候启动,一半国土就得陷入黑暗,在现代化时代,这几乎就意味着不战而胜了。

  也正因为预见到这一点,国家在80年代可谓是不惜重金地引进技术,迫使龙山电机厂等几家电机龙头企业尽快地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形成独立的制造能力。龙山电机厂能够有底气前来参加这次招标,正是这种努力的结果。

  可谁曾想,定南省制订的招标文件上,第一个条款就把段正伟给打趴下了,这个条款写着:沙亭电厂拟采用4台36万千瓦机组。

  “尼玛呀!这不分明就是不想让我们中标吗!”段正伟直接就把招标文件扔到定南省计委副主任汪锦胜的脸上去了。

  发电设备的功率规格是有讲究的,中国生产的火电机组,最初是5万千瓦的规格,然后逐步发展出10万千瓦、12.5万千瓦、20万千瓦、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体系。正因为存在这样一个体系,在70年代末决定引进国外技术时,也同样选择了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的规格,而没有引进诸如36万千瓦这样规格的技术。

  设备规格的规范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使各企业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通用,便于技术和装备的移植,降低设备维护成本。也正因为国内的几家电机厂统一采用了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两种规格,因此国内的火电厂建设一律都是按照这个规格设计,要么是2台30万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