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八章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_大国重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您的观念太落后了,现在是全面开放的时代,还说什么崇洋媚外。”

  孟凡泽也是与冯啸辰打闹惯的,在他心里是把冯啸辰当成了一个晚辈,自然不会在意冯啸辰的调侃,他瞪着眼睛说道:“不管什么时代,崇洋媚外都是错误的。我们国家起步晚,建国时候一穷二白,需要向国外学习,这一点不容否认。但把引进技术的数量当成开放的评价标准,连自己能造的设备都要从国外引进,这种人就是软骨头,打仗的年代里,叫他们汉奸也不算过分。”

  “可现在的现实就是如此啊。”罗翔飞叹道,“部委和省市,都在追求引进外资和国外技术的数量,把这当成一个评价依据。企业对外宣传,不说自己有多少年的历史,有多少劳动模范,光说自己引进了多少台国外设备,有多少人出过国。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中国应当搞国际大协作,用不着自己搞装备制造业,直接从国外进口装备就可以了。”

  “简直是一派胡言!”孟凡泽斥道,说罢,他又摆摆手,道:“小罗,小冯,你们的意见是非常好的,我会找机会向领导同志反映,这种一味追求洋货的风气,必须要加以打击。不过,各行业和各地区也有自己的一些考虑,要想把大家的意见统一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有些时候,还需要有一些技巧。”

  “这个我明白。”罗翔飞赶紧应道,“我们重装办本来就是一个协调机构,就是负责综合大家的意见的。总体来说吧,基层的同志们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从这次的交流会上就可以看出一些迹象来。”

  说到交流会,罗翔飞的情绪又好起来了,他详细向孟凡泽介绍了前两天达成的一些交易意向。正如他所说,基层的企业领导们还是非常务实的,接到重装办的通知,许多厂子都派出了由厂长或生产副厂长带队,由总工程师和一干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前往京城来参观洽谈。

  自50年代末中苏反目之后,中国成规模从国外引进技术的进程中断了十余年,直到70年代中期的“43工程”才重新启动。“43工程”的核心是钢铁、化肥、石化成套设备的引进,主要目的是解决国内在这些方面的燃眉之急,技术引进的成分稍逊一筹。例如当年引进的一米七轧机,花费了近10亿美元购买设备,却没有多花几百万美元购买图纸,以至于后来打算仿造的努力完全破灭。

  运动结束之后,国家开始大规模引进技术,在走了许多弯路,付出了大量学费之后,逐渐学到了“技贸结合”的模式,开始将设备引进与技术引进相捆绑,这就是后来俗称的“市场换技术”模式。

  其实,市场换技术这种方式也并非中国首创,西方国家之间也有通过签订长期技术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