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七章 中国人没这样的能力_大国重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这些专利的价值并不了解,希望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这些授权。但从长谷君返回的消息来看,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些专利的价值,也可能是德国人给了他们一些启示。我敢断定,克林兹目前也正在与中国人进行谈判,希望能够获得这些专利的独家授权,中国人是乐于见到这种情景的,他们可以利用我们与克林兹的竞争关系,索取最高的报价。

  而如果按照长谷君提供的这个新方案,我们通过与中方交换技术的方式来获得这些专利的授权,就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甚至可以说是零成本的。我们拿出来与中方交换的这些技术,并不是什么尖端技术,大多数技术都是已经非常成熟的,中国人即使不能从我们这里获得,他们也可以从德国人那里得到。我们保守这些技术秘密没有太大的必要。用一些已经过时的技术,来交换中国人手里的最新技术专利,这是非常划算的一笔交易。”寺内坦滔滔不绝地论证道。

  听他说完,太田修摇摇头,道:“我不赞成寺内君的看法。虽然站在国际轧机业的前沿来看,中国人所希望得到的这些技术并不算什么核心技术。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它们还是非常先进的。中国人如果得到了这些技术,就有可能迅速地赶上我们的水平,从而成为我们未来的竞争对手。”

  “太田君,你认为确实存在这个风险吗?”寺内坦不屑地问道。

  “为什么不存在呢?”太田修反问道。

  寺内坦道:“中国人与我们之间的技术差距,不是通过一次技术转让就能够填平的。我去年在中国的时候,考察过他们的车间,在他们的车间里,甚至能够看到相当于我们明治时期的老设备。即使是他们称为重点企业的那些工厂,数控机床在所有机床中所占的比例也不超过10%,甚至可能还更低一些。以这样的装备水平,以及他们工人的技术水平,就算从我们手上获得了各种制造专利,他们能够造出与我们同样质量的设备吗?”

  “这……”太田修有些语塞了。

  与寺内坦一样,太田修也曾经到过中国,与中国的工程师进行过交流,还参观过一些中国重点企业的车间。他承认寺内坦说的情况是真实的,中国企业的装备水平落后于日本20年以上,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也都远远不及日本。

  轧机的设计技术以及制造工艺最终都是需要由人去实现的,拿着同样的工艺文件,日本工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中国工人恐怕是很难做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就算得到三立转让的技术,一时半会也很难对三立形成竞争威胁。

  “可是,中国人的确是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条热轧生产线,这一点他们已经很明确地提出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